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艺术与设计学院傅瑜然留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

发表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23:18 浏览次数:

很荣幸能参加学校的联合培养计划,此刻完成了预期的学习计划。结束旅程之时,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在这里,我想首先要感谢学校能提供此次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我也就此机会分享一些可供参考和学习的路径,谈论如何获得出国的机会,以及如何在国外生存甚至生活下去的经验,以期能帮助到有同样想法的同伴。

诚然,这并不是仅仅凭借运气就能办成的事儿。从客观结果上看,尽管近几年仅有一位参加并且达到出国要求的学生,但对我而言,我并不觉得这是件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达成的事。起初,在浏览内网时发现这一条讯息时是欣喜而又紧张的。一方面是提供了一个出国的机会,通过合理的考察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又害怕这条讯息会被更多竞争者发现。事后证明,关注学校内网消息的学生并不多,而有意向且符合要求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现实并不允许过多的庆祝。在拿到CAS后的时间会比较紧张,而CAS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阶段,意味着通过接下来的测试就可以被正式录取。在此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语言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出国的语言测试。同时,需要关注院校的多方信息,通过各方网络社交平台获取尽可能多的院校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小红书、B站以及国外网站平台,这有助于减轻后续的工作强度。我也是在此期间了解到学校语言内测的具体流程和考察方法,这个方法只要求通过学校认证的线上内部测试便可以获得语言水平资格。在有明确目标院校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了雅思考试,节省一笔不菲的考试开销,也降低了考试水平的强度。但需注意,院校的语言内测难度对标雅思,只是考察深度和节奏略快,整体花费时间较短。

关于教育与学习方面的差异,目前国内一种主流的论调是,英国硕士教育只有一年制,所以也被称为水硕。而本人作为国内外两种教育体制的经历者,对此有着一定程度的发言权。

教育方式方面,国内奉行的一套“导师负责制”,大多体现为导师带着学生完成项目,导师与学生之前与其说是师生关系,其在现实中更贴近于“师徒”关系而国外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差别不大,更像是一种加强版的本科生教育,内容更加深入,技能更加专业。学生在学期中完成不同课程的学习,最后选择导师,由学生主导,并与导师沟通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完成。这类差异并不能说明哪种制度更加优势或是先进。但对于个人层面而言,显然,后者更适于主观能动性强、有想法、有自主学习能力且有目标发展方向的学生。

强度以及内容方面,国外偏向专业,国内则较为全面。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的硬性内容较少,作业表现形式的自由度较高。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软件技术以及分析技能。课堂氛围较为轻松,师生关系平等且融洽。教师会在第一节课中就把最终作业(Final Work)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公布,并且学生可以自行浏览学习之后课程的内容,学习进度完全由自己掌握。通常,学生会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大作业的打磨中,这是因为教师在作业的评分态度中理性且机械,按照作业的标准与要求给分。

关于语言,有必要说明,国内英语教育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了。尽管口音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交流的流畅度、表达的准确性与积极性、以及词汇量方面,中国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甚至不及印度学生。

在出国之前,我自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不说是游刃有余,至少也可以说是勉强够用。但现实情况确实给人当头一棒。将听、说、读、写分类讨论,国内的英语教育将重点放在了读,次位为写作。而在境外的大多数情境下需要使用与外语相关技能的能力均涉及听说,且读写可以由翻译软件辅助完成的情况下,这使得哑巴英语加应试的教育方式几乎沦为无用功。语言系统在短期内很难由读写模式转化为听说模式,这种情况在前三个月尤为严重。

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试想:你是否能在一个情景对话下,在3秒之内确定自己想要回复的内容且知道此概念的英文单词,并组织语言,将他们组合成句子清晰且富情感地表达出来?具体的发生情景可能是和一个带有口音极重的人的对话,也可能是接打电话,或是和同学的沟通。英国人很少歧视别人,但是说话不利索的外乡人可能是例外。曾经无数次的冷场和尴尬能使人快速成长,每天数次的重复刺激也足以改变神经通路的微观结构。学会交流并不容易,但绝对值得。我仍然感激那些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室友和同学。

每当谈论到在伦敦生活的日子,带英人民的松弛感总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支付用现金和银行卡、沟通靠物理邮件(是的,得亲自检查自己的邮箱)、地址写邮编、马路上会有马车等等。不仅是伦敦如此,那里总是流露出一种原始而又质朴的不发达感,而相对比产生强烈反差的,是那边的薪资水平和高昂的物价。对此,一线评论员麦克阿瑟说道:“我总是不解,为什么那边的人民是如此的原始而富有。”

生活成本是大家都关心且热衷的话题,总体来讲,在这个城市生活下来需要的基础消费并没有网传的那么高,但也没法和国内相比。在不算上房租等支出的情况下,仅计算饮食、交通以及相关必要支出的情况下,需要保持的最低生活成本大约在600英镑左右。而伦敦的娱乐消费通常较为昂贵,这通常包括门票、Uber、在市区的饮食等。与人口数量与经济结构有关的,服务类消费居于次位,例如饮食外卖、形象护理等,这类消费通常在一次十到二十磅的区间。

综合来讲,经过观察发现,现实中人们总对西方国家有一种天真且质朴的幻想,这种情节在当今媒体的放大作用下趋于两级分化,或是一概而论的混乱,或是一视同仁的美好。而留学的经历使我对西方国家完成了一次祛魅,去除了媒体宣扬滤镜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一个国家,一个制度下的人民的现实生活进行的一手考察。与国内相比,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对方。一部分表现为先进,一部分表现为落后。真实世界所展示的原貌并不是那么左,也不是那么右,而是在迂回反复中曲折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总是幻想着自己去了西方国家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就如同电影和游戏内的那样。每当谈起自己未来的日子时,总是有着无限的前景与可能,回到现实;自身又难免沦为海量数字中的一个分母。而现如今再凝视这过去一年如幻梦般的记忆,也勉强算是凭本事活出了自己的风格。如今梦醒时分,我不觉得我应归属于它,相反,值得庆幸的是,一段经历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它来过。



下一条:电气工程学院陈欣雅留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关闭